1)第325章 仙山茶_人过五十日过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历史上,仙山是否有过真正的茶树,至今没有令人信服的考证证据,只是近些年来,很多人为了迎合仙山茶的营销和口碑而试图证明历史上仙山是有茶树的,我也曾经撰文《仙山茶源考》,从历史、地理地名、植物等方面进行了一番论证,包括历史上曾经在仙山存有遗址的三元宫,又叫茶涧庙,因其所处山涧名叫“茶涧”,有人说里边曾经供奉茶神陆羽的神位,却从正史中难以查到。至于茶涧出产野生仙山茶,还有仙山第二高峰的天茶顶,传说有古茶树一株的故事,我想都是虚构的。如果说仙山野生茶曾经作为道家和山民的一种饮用“茶”的话,那种植物应该是被当地叫作“对节子”的灌木,学名“水蜡”,随着这些年的炒作,价格飙升,喝过的都说不错,而我喝过几次却没有了兴致,尤其是那股过于甘甜的味道并不是真正的茶叶的味道,所以也就很少喝了。而有人又将“甘枣叶”、“玉竹”、“石竹”甚至榆树叶、银杏叶、槐花米等等都做成了五花八门的“茶”,我想,这就彻底不是茶了。

  在我撰文《仙山茶园考》期间,滨海茶叶协会会长寇总曾经提供我一份德占滨海时期的地图复印件,在郊区某地有“茶树庵”的标准,于是我也做了引用,而一个奇怪的念头曾经闪过:土地庙里真的就有土地爷爷和土地奶奶吗?更有热心的茶叶爱好者为了支持我的论点,提供了日占滨海时期的一本杂志的封面,是一株高大的树,手绘的,说是古茶树,并且给予专门的报道,当然都是日语,我也看不明白子曰,不过几个“茶”的汉字我还是认识的。如果八十年前我们的郊区游这么高大的茶树,那么现在也应该有,或者说有知道他们的老人或者故事留下来。

  小时候我们村有一丛浓密的“茶”,有的老人就在谷雨前后采摘嫩芽炒制做茶喝,我虽然没有喝过,现在那丛灌木也没有了,但是我凭记忆那就是一丛水蜡,也就是仙山的对节子,所谓的野生茶。因为它的油亮翠绿的小叶子以及一串串白色的散发着幽香的小花,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如今城市路边的绿化带也引入了很多的水蜡。

  仙山真正的茶叶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滨海市甚至整个省的“南茶北引”活动的产物。传说是伟人来滨海开会,就觉得滨海的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应该适合茶叶种植。于是,当年的省委书记谭启龙就号召滨海及其他沿海城市引种南方茶叶。而在滨海成功的两片试验区域之一就是仙山大庆宫附近。同样引进的还有南方的许多亚热带植物如油桶桐、香樟、柳杉等树种。仙山茶的产量极少,少有人知。

  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和改革开放,物质

  请收藏:https://m.hg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