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三十五章 庄子里的新面貌_我生活在唐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很多新东西,知道了名字过后就比较容易了,比如曲辕犁。

  顾名思义,曲辕犁就是辕是曲的犁,跟现在如同直刀一样的犁有着不小的区别。

  但是很多东西,不是知道了个名字就能做出来的,还是比如曲辕犁……

  最省力的曲辕的弧度是多少,怎么控制犁头转向,怎么将二人拉犁改成一个人就可以拉动?还有犁刀怎么控制深浅?

  也就还行吧,我也算是没有给穿越众丢脸啊。看着驽马拖着新式的曲辕犁在土地里行进,在地上留下一道深深的沟壑,而且还能转弯,李南心中还是有些自得的。

  作为唐朝穿越众,曲辕犁这种装逼大神器,自己肯定还是要来一发啊!看着庄内喜滋滋的众人,李南也是暗叫侥幸,觉得自己家主的形象更加高大了。

  事实上,他家主的形象,虽然因为曲辕犁变得好一点,但是在庄内众人的眼中,还是让他们担忧的。

  哪里有人这般种地的,种子下得如此密集不说,而且还用那粪便等污秽之物撒在地里,这不是害庄稼么?这么多地,阿郎竟然划出好大一片种花种菜,这不是暴殄天物么?庄内稍微懂一点农事的人,都对于自家主人的“乱来”表示很担心,觉得今年肯定颗粒无收了。

  于是他们只好拼命做,期待能多做一点是一点,觉得主人虽然好,肥皂也是个挣钱的妙物,但是不通农事这一点,实在是有些让人惋惜。

  李南的这一百亩地,因为地处偏僻的原因,当时分地的时候,实际面积就比官方规定的一百亩大了不少,再加上他“买”了后面这座小山,连带小山附近的地方,几乎都算是南音庄园的范围,算算差不多将近两百亩了。

  再加上沙弥尼走之前,都把自己的名下的三百亩田都“寄存”到了李南手里,李南庄园之外,也算有了不少的田亩啦。

  这些田作为庙产,一般肯定是拿不出来的,但是沙弥尼所在的尼姑庵是观云僧寺庙的下院,原本就只有两名老尼姑在,这么多地,她们也就种不过来,而且沙弥尼分的那些地,基本上都是地力贫瘠的下田,李南也就顺理成章地接了过来了。

  所以李南粗粗算了一下,自己名下实际掌握的地,差不多都有将近500亩。

  地多,人少,土地还相对肥,不少还是红土地,这样一搞,改进生产资料和生产方法就很有必要了,为此,李南花了不少精力和金钱,采取了不少措施。

  首先就是改青肥为人畜粪便,这一点李南是特别强调的,本来李南的庄园就是在眉县和成都交界处的荒山下面,远离道路,田地贫瘠,不然能把这么多荒田给他?如果没有有机肥的话,李南觉得别说种粮食,就是荒草都比别处长得差一些。

  第二,就是农具的改造了。此时农民的农具大多都是木头

  请收藏:https://m.hg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