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一五章崇祯的愤怒(一更)_我在明末有套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竭虑,他是1611年,现在才周岁二十三,虚岁二十四岁,其实他比全旭的实际年龄要小好几岁,可是,由于操劳,他的头发有些稀疏,发际线上移,更为关键是,头发和胡须都出现了斑白的迹象。

  大明的百姓,虽然贫困,生活过得艰难,一千人普通百姓里,一个瘦子,但是,大明的官员,却大部分都是肥胖的身体,十个官员七个胖,还有两个是天生瘦弱体制,要不然就像孙承宗和袁可立那样,因为焦虑,因为操劳,日渐消瘦。

  崇祯叹了口气:“这两年,北隶的雨水越来越少,天气越来越冷,天气越来越反常,辽东难道就没有受到影响?”

  “要说没有影响,那是不可能的!”

  全旭苦笑道:“辽东的天气比京城更冷,最冷的时候,像现在这个时候,已经大雪封山了,一夜之间,大雪就会把窗户和门都埋起来,也发生过不少悲剧,有的百姓因为大雪埋起来了,出不去,耗尽了房间内的空气,活活憋死,这种现象是非常罕见的,一般情况下,他们房间里有烟囱,不会出现耗尽氧气的现象。”

  “旱灾呢?”

  崇祯最为担心的问题还是干旱,要说寒冷,哪一年冬天都会寒冷,可崇祯六年、崇祯七年几乎北直隶的十八府,全部受灾,无一幸免。

  “辽东也一样有干旱天气,两三个月不下雨也罕见,虽然粮食会减产,但是,有充足的沟渠、也有充足的水车和螺旋水泵,粮食虽然减产二三成,但不至于绝收!”

  崇祯有些难以接受,同样的天气,为什么辽东可以保护较高的粮食产量?要知道,如果不是全旭今年运来的两百万石粮食,京城不知道饿死多少人。

  北京京城有十三万四千户左右,加上二十余万京营,总共有一百多万人口,现在京营被崇祯精简了三分之二,如今加上百姓和军属,北京的人口也就免费一百万出头,也就是说,辽东运来的粮食,每个人就可以分摊将近两石,也就是三百七十多斤,基本上这些粮食可以保证吊着命不至于饿死了。

  “为什么百姓不学辽东修沟渠,建水车?”

  崇祯有些不解:“那些大臣都是瞎子,还是百姓太懒?”

  “不是他们懒,也不是他们不学!”

  全旭沉吟道:“是因为成本,京城其实不缺水,像拒马河、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蓟运河等等,这些河流可以供应三分之二的农田消耗,可问题是,修建水车虽然成本,一台可以浇灌十亩田的水车,造价需要八两银子,但是,十亩地的产出,不值八两银子,很多有钱的地主,宁愿绝收也不愿意修水车!”

  全旭利用辽东、台湾和吕宋的粮食,拼命打压中原的粮价,宁愿亏钱甚至搭上路费,也要打压粮价,就是为了逼死那些地主。

  普通百姓种的

  请收藏:https://m.hg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