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21章 废苏立韦为哪般_贞观俗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反对这场战争的,认为所谓波斯都护府其实根本没有必要存在,波斯被大食吞并也是必然趋势,大唐没必要跟新兴的大食交战,不如派使者谈判,划定界线,合作贸易等。

  可天子却坚持要打这一仗,不容置疑。

  打就打吧,但是不是就先不要打骠国?

  皇帝却认为骠国不过是西南的一群丛林蛮夷,不值一提,搂草打兔子捎顺带的,派一些兵马灭了他们就好。

  根本没有必要特意放慢节奏。

  皇帝轻松一句话,政事堂宰相们却得累出血,尤其是做为负责行政的尚书省来说,他们就更忙碌了。

  尚书省左右仆射原来是各分管三部,左仆射分管吏、户、工三部,右仆射分管兵、刑、礼三部。

  不过因为枢密院的设立和转运使总揽财政,所以尚书省六部中倒有两部没了实权,兵、户两部只剩下了些闲散权力,可尚书省毕竟是总领行政的机构。

  来济没日没夜的忙着这两场战争的各项协助事宜,熬的两眼通红。

  “来相,圣人谕旨,召政事堂诸公在宣政殿议事。”

  来济皱眉,最近大朝小会不断,让他更加时间不够用了。

  宣政殿在含元殿西,本就是天子常朝之殿。

  隋时为武成殿,唐改宣政殿。

  过了武成门,来到宣殿政,发现皇帝召来议事的人不少,政事堂宰相、枢密院执政,还有转运司计相,以及被称为内相的翰林院学士、御史台的中丞·····

  这是一次标准的廷议规模,难道又出了什么大事?

  要说起来,皇帝李胤虽然性格上有些刚愎自负了些,但说起勤政,其实还是不错的,说起来隋唐的几位天子,都是非常勤政的榜样。

  李渊在位虽仅九年,但他被迫退位时天下都还未能一统,所以也没有资格可以整天享受,基本上是每天上朝的,而且退朝后,还经常要跟宰相重臣们廷议,有时也要召大臣仗下奏对,批奏章经常批到深夜也是常有的事。

  而圣祖皇帝李世民,年轻继位,精力充沛,更加勤政,虽然贞观后期龙体不适,已经开始让太子长期监国,但是皇帝就算在外巡游,可朝廷奏章依然也都要全都备份一份快马送到行在,皇帝也都是有观阅的。

  李胤在位以来,甚至一度改贞观后期两日一朝的例子,恢复每日早朝,逢五、十扩大朝会,而初一十五更是举行朔望大朝会。

  私下奏对,召集大臣廷议更是家长便饭,不仅天天要召宰执们议事,甚至皇帝还早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都要接见九位官员,品级有官有低,涉及各个部门,不仅有京官,还有来京办事的官员等。

  这些人好多原本是没有资格朝见天子的,可皇帝就是定了这么个规矩。在每年底朝集开始后,天子甚至一天还要额外见九位刺史。

  皇帝的精力充沛,却苦了大臣们

  请收藏:https://m.hg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