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4章 两大帝国必有一战_我在大明养生百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五年后。

  大明,洪武二十二年春。

  北京城皇宫内。

  “拜见太皇陛下。”

  已经投降大明的北元长公主,北元鲁国长公主,率领一群投降过来的北元旧臣,拜见北巡的大明太上皇朱元章陛下。

  朱元章虽显得有些老迈,但精神依旧矍铄,随和地与这些北元臣子交谈。

  朱棣,李善长,冯胜,徐辉祖等人,悉数伺候在侧。

  洪武二十年,大明发生了一件大事,洪武天子朱元章,以太子朱标仁德恭谦,禅位于他,自为太上皇,在南京筹备两年后,督镇北京,迁徙天下十万富户来北京,扩建北京城池,修建各处卫所,并且在北京万寿山为皇上朱标督造陵墓,后世称为北陵。

  皇上朱标,感激涕零,宣布大明年号,永为洪武,世代不迭。

  并且晓谕周边番贡国。

  因他仁义,民间多称他为仁皇帝。

  而大明也在洪武二十年,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保民生,全国土改分田达到两千多万顷,全国有地三百亩以上的地主,不过一万余户。

  基本上做到了,良家子家家户户有其田。

  如今,太上皇朱元章,携太子朱雄英一道,自南京来北京已经住了一段时间,即将西巡西京长安,视察甘肃卫所,并且下成都会见诸吐蕃佛头,还要去昆明,见见因为马皇后病逝导致心情抑郁,身患重病的大明黔国公沐英。

  如今的大明,国富而民足。

  木薯被大量种植在南方,北方的卫所官兵们,人人都可以吃到从南方送来的木薯干,北方钦察斯拉夫人种的黑麦,他们自己跟着高丽老农学种的耐寒稻谷,还有山西陕西的糜子,高粱米,甚至还有大明的西宁卫从青湟采购而来的青稞麦。

  一种名为“落花生”,在两广地区被称作“番豆”的豆子也广泛培植,此物本就是西南原产,但传到东南亚后,又被广东人带去种植,多产又有油,十分适合辽东卫所种。

  想要吃青菜,有诸葛菜,萝卜,大白菜,胡萝卜,还有苜蓿草,各种泡菜,以及被广东人成为鹅仔菜的生菜。

  此菜夏日多多种植,用烘焙法制成菜干叶子,冬日里煮在糜子面高粱面或者青稞面里,十分香甜。

  这一切,都是因为,大明皇家银行愈加坚挺了,大明银元,值钱。

  他们穿着暖和的棉衣,棉鞋,烧着山西的煤,甘肃和陕西的火油,冬日里不缺燃料,也能烧热茶汤来饮用,少了许多病症。

  因为朱雄英曾经亲自去甘肃巡边,带去了养生八宝茶的方法。

  甘肃等地的卫所官兵,渐渐流行起一种早上喝罐罐茶的习俗,有条件的加入红枣枸杞,烤点炊饼吃,端是享受。

  他们,再也不用吃替代茶叶的薄荷叶,藿香叶,还有那难闻的鱼腥草干。

  讲武堂毕业的将官子,又给各地官兵卫所带来了很多新奇的

  请收藏:https://m.hg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