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3章 文武科举考试重点_我在大明养生百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道此处,罗贯中连忙洗耳恭听。

  他将周围人等屏退。

  施耐庵小口酌饮茶汤,说道:“这文武科举事关重大,事关我大明未来国运,北方更是重中之重,你去了北京,须知道报纸什么可以写,什么不能写。”

  罗贯中眼眸一缩。

  可不是吗。

  “如今不管是明经科还是明算科,明法科,都极为重视算术地理,还加入了这吏科的考核,已经算是扩大招录了,但听圣上的口风,似乎还是很不满的样子。”

  “天子让我们在大明报上,呼吁号召天下才人对科举提意见,尤其是北方科举考试方向,莫不是想要听听世家大族的口风?”

  罗贯中小声滴咕。

  施耐庵点了点头。

  “圣上说,南方举子生员太多,中榜不易,让我们在报纸上多多鼓励南方士子,前去北京和西安,成都参与科举,无论文武举子,在偏远地方中举的南人,俸禄待遇要比南京举子高一半,还给一笔安家费,吏部提拔优先鉴举,前去考试,凭借当地衙门凭证,沿途的驿站提供食宿。”

  “如今,天子已经在国子监和太学,征召志愿者前往北京,西安,成都参考,许多士子报名……”

  罗贯中有些小小吃惊,以前可都原籍参考,如今居然放宽了对户籍的限制,而且鼓励异地报考。

  这是担心北京和西安,还有成都,明年开科举士子不足吗?

  “可是,这样一来,我等南人生员多,岂不是挤压了其他三地的生员中举之路?是否会引发矛盾?”

  施耐庵摇头。

  “天子暗示,只要前去北方和川蜀参考,只要没有大错,一律录取赐予官身,不过,多半要留在北方,或是云贵川蜀为官了……”

  罗贯中点了点头,原来如此。

  这样的话,自己去北京还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掌握大明的舆论宣传阵地,为大明鼓吹造势,宣传科举好处,再鼓励南方士子生员去北方参考。

  如今,大明缺人。

  哪儿都缺。

  大明皇家银行,移民,各地府学县学,衙门里的算吏,丈量鱼鳞册……

  其实科举开个吏科,给官场的小吏加一条上升通道,这并没引起什么太大的反应,因为小吏做到头,加入算术等考试,也没有让大明的读书人们有过多抵触。

  反倒是武举……

  文人们,因为武举要考什么,炸开了锅,而且开始担忧起武人会抢先文人的职务,编制。

  所以报纸的宣传,太过重要,得仔细斟酌,笔杆子要明白往什么地方吹风。

  这跟宋元时期的科举考试比较开明有关。

  此时的科举考试,和前世大清那时候完全不同。

  明经科,考四书五经。

  明算科,要考算数。

  明法科,考各种法律知识。

  其中明法科,在唐宋都很重视,金朝也极为重视,已经算是定制。

  宋代时候,六科考举,已经十分复

  请收藏:https://m.hg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