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89章大宁的传统_我在明末有支无敌军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现如今咱们河南同乡,迁徙到大宁的人有很多,就连咱们归德府就有十几万人跟着过去!”

  袁可立望着袁枢道:“你不是一直认为,荫封官做得没意思吗?”

  袁可立祖上与戚继光祖上都是一样,武官出身。袁可立的八世祖是袁融,是睢阳(归德卫)的一个百户,到五世既袁可立的太太祖父袁锦,官陕西韩城县教谕。从此振振森森,书香不绝。到了袁可立时年二十八岁,高中进士。从推官、监察御史、左通政、登莱巡抚、兵部侍郎、兵部尚书等。

  袁枢自命不凡,十五岁中秀才,十八岁中举人,还未等袁枢参加会试,为袁可立大功于社稷,他被荫封为户部郎中,这个官职放在后世,就是财政部下面的一个司长,相当于正厅级干部。

  明朝有荫封制度,因为一个原则,其实是为子防备父子内阁,因为当了荫封官,就不用考进士,非进士不得成为翰林,非翰林不得入阁,翰林就是翰林学士。因此能入阁的大多数都是学霸,往往是二甲以上进士,然后再从二甲进士中优中选优,选出数名庶吉士到翰林院培养三年,优秀者方可授予检讨、修撰(翰林官职)。

  然而,袁枢却一直失落,他认为自己光凭自己的本事,可以超过他的父亲袁可立,可事实上,成了荫官以后,能够做到尚书级别已经是天花板了。他多次想辞官参加科举,只是非常可惜,成婚以后,袁枢也不自由了。

  袁枢反应很快:“父亲大人的意思是,让孩儿参加大宁的举试?”

  袁可立点点头:“有何不可?”

  “大宁区区一隅之地,就算是参加,也胜之不武!”

  “伯应,你小瞧了天下英雄!”

  袁可立淡淡一笑:“归德府永城宋康年你可知道?”

  “知道啊,宋孩儿吗?”

  “他现在就在大宁,这次举试,应该也会参与!”

  袁可立拿起马车上的茶杯,浅饮一口,悠悠的说道:“冠军侯其志不小,为父这次前往大宁,准备让刘理顺参加大宁举试!”

  刘理顺是河南札县人,自幼丧父,由其母抚养其长大成人,他是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考中河南乡试丙午科举人,算是袁可立的学生。他九次参加科举不中,在历史上则是崇祯七年的状元。

  “刘世兄此去,就算高中,不过授区区一参议……”

  不等袁枢说完,袁可立指了指案上的一个小册子道:“你看看这个!”

  袁枢拿了起来,这是一份印刷非常精良的内部文件,上面既有大宁的版图地图,也有各州县的人口,田亩,工厂产值。

  袁枢一脸呆滞:“大宁居然这么大?”

  “冠军侯其志不小!”

  袁可立脸色有些凝重的道:“洪武年间大宁都司下辖二十二卫,统御塞上九十余城,现如今冠军侯不仅逐步重建大宁四州

  请收藏:https://m.hg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