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八十二章 自由_农家记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因着李巡检的见地胆识和鼎力相助的缘故,保婴堂的地基、资金一应已是到位,花椒估计,在秦连熊的主持之下,很快就要进入建设期了。

  而实际上在资金上头,秦连熊其实是曾一根筋到底的。

  毕竟在小女娃一事儿上,他曾感同身受过被“绑架”的憋屈滋味儿。

  所以他打心底觉得不管是做善事儿也好做好事儿也罢,回到本源,都是做事儿。

  自己做事儿,那自然得由于自己。

  自由、适意、不哗众取宠、不道德绑架,这才应该是为善的原本面貌。

  因此他在此之前压根就没想过要去求绅衿捐募、拉商贾赞助、找百姓集资。

  毕竟除了自愿之外,做善事儿其实是没有回报的。钱物捐出去了就是捐出去了,不会再属于自己,也不会得到些甚的。

  所以,世人若是有心,自然可以尽一份心力。若是无意,也没甚的好指摘的地方。

  虽然自家财力有限,却也不愿以当初砸在自家身上的那些个各式各样的名头去“绑架”世人。

  只李巡检头一遭听到如此“清奇”的观点之后,不免又傻了傻,看向秦连熊的眼神就又不大对头了。

  实在是没想到秦连熊明明精明地跟个鬼似的,竟然会有这样单纯的想法。

  旁人都不说了,秦家也不好说,那就说说他自个儿吧!

  他同秦连熊一拍即合,决定在崇塘设立保婴堂接纳弃婴恤产保婴,难道还真个一心为公,像秦连熊说的只为了那些孩子,只为遏制恶俗,只为惩恶扬善?

  怎么可能!

  就算不为自己的政绩考量,他也得为子孙后代以及家族的名声计呀!

  当然,这话自是不能同秦连熊明说的。

  想了想,就换了个路数,循循善诱地解释给秦连熊听:“你当咱们崇塘上的那些个富商巨贾也好,中产之家甚至寒微百姓也罢,为甚的一心热衷于行善积德?化缘布施施粥舍米,家里头僧道尼众逛菜园似的进进出出的,你以为他们真个不心疼钱?可除了因果循环,或是真心有意回馈乡邻扶持乡里公正之外,实在是积德行善可以算是最容易获得官府同民间褒奖,最为容易扬名的一桩事儿了!”

  还道:“咱们把扬名的机会递到这些人的手里,他们谢咱们还来不及呢,谁会觉得咱们绑票的!”

  这回自是轮到秦连熊有些傻眼了。

  这实在同他的认知南辕北辙。

  不过秦连熊有时候虽是个一根筋,可就像当初秦家分家一事儿似的,虽然固执,却并不是冥顽不灵,你若能摆出道理来,他只要想明白了,自然会拐过这个弯儿来。

  细想李巡检的话,虽然有以偏概全之嫌,但他能这么说,或许真有这样的可能。

  随后跟着李巡检走访崇塘的头面人物,秦连熊当即就得到了肯定的答案。

  崇塘这一亩三分地上,基本上就没有

  请收藏:https://m.hg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