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一十六章取胜_明末之力挽狂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冷兵器时代,虽然农耕民族的文化层次一直要比游牧民族高,然而在军事上,却经常是游牧民族占据上风。

  原因就在于,游牧民族号称马背上的民族,机动力强,蒙古马皮厚毛粗,耐力极佳,即使在冬天也能在雪地里觅食,一名蒙古骑士,一日可以机动一百六十里,这样农耕民族的步兵只能望洋兴叹。

  机动力强的骑兵,在步兵面前,在战场上,更易获得主动权,另外,马上的骑兵,看起来要比步兵高大很多,速度也快很多,具有更大的威慑力和冲击力。

  一万铁骑同时纵马奔腾,声势逼人,连地面都微微颤抖起来,赵无忌大喝一声“结阵!”顿时,排列在最外沿的大盾兵,将高达两米的粗大巨盾用力向地面顿了下去,巨盾下部的锥形铁尖深深地插入泥土之中,粗壮的大盾兵再用肩膀牢牢地靠住巨盾,刹那间便在明军外围竖起了一排坚固的盾墙。

  盾墙后面的陌刀手,将长长的陌刀自大盾间隙伸出,闪亮的刀锋,令人望而生畏。

  火枪手身居大阵中央,屏息持枪,等待主将的命令。

  赵无忌列的阵型,乃是后世法国拿破仑发明出来的,专为克制骑兵的火枪方阵。

  火枪兵围成正方形,如此一来,无论敌军从哪个方向突袭,都在已方火枪的射程之中,火枪方阵内的枪手,依旧实施的是三段射击战术,以保证火力的持续性。

  第一波突击的蒙古士兵,抢先发起了攻势,他们拉弓射箭,将利箭向空中斜斜射去,靠着箭头的重量,呈抛物线下降的利箭如同铺天盖地的蝗虫一般,倾泻在明军阵营之中。

  明军有铁甲护身,即使箭雨如蝗,然而距离过远,终究无法穿透明军的铁甲,只有个别人被射中了铁甲保护不到的面部和手脚,惨叫着倒了下去。

  与此同时,明军的火枪也开始发威了,经大明著名技术官僚赵士祯改造过的火枪,原型乃是自土耳其传来的鲁密铳,鲁密铳曾被评为大明火枪之中,最远最毒的火器,改造后的火枪,射程与威力更是大有提高,连绵不绝的枪弹,连绵不绝地收割着蒙古人的生命。

  苏德的骑兵都是无甲或是皮甲的轻骑兵,根本无法抵御火枪的铅弹,冲在最前的骑兵们纷纷落马,而倒地的马匹也成了后面骑兵前进路上的阻碍。

  连续不断的火枪射击,使得只有极少数的蒙古骑兵能够冲到明军阵前,而闪亮的陌刀刀锋,令蒙古人的战马产生了天然的畏惧,无论骑士们如何命令,胯下的战马就是不敢再前进一步,在明军阵前勒马不前的蒙古骑兵,成了火枪的最好靶子,近距离之下火枪命中率高的惊人,明军阵前顿时便死了一大批蒙古骑士和马匹。

  随着时间的流逝,蒙古骑兵死的越来越多,而明军却越战越勇,苏德虽

  请收藏:https://m.hgxs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